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化建设 -> 民族语文信息化概况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心)作为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机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族语文翻译软件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工作。在国家民委及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翻译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翻译资源,先后完成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壮文七种民族语文电子词典及辅助翻译软件,蒙古文、藏文、维哈文、彝文WORD表格自动转换软件,壮文校对软件、藏文编码转换软件、维哈柯文编码转换软件、汉文与七种民族文对照查询系统和哈萨克文与斯拉夫文编码转换软件等十余款应用型民族语文软件的研发,并在民族地区多次召开软件专家鉴定会,邀请民族语文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对软件的各项功能、实用性能、应用前景、词汇数量、词语是否统一规范等一系列指标进行技术鉴定,通过了《软件专家鉴定报告》。

  2012年1月和2013年12月,国家民委先后2次在北京举办“民族语文辅助翻译软件成果发布会暨赠送仪式”,将翻译局研发的民族语文翻译软件赠送给广大民族地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族语文辅助翻译软件填补相关领域空白》作为极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新闻事件,被国家民委评选为“2012年中国少数民族十大新闻”。其中,“彝文、壮文电子词典及辅助翻译软件”荣获2012年度“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4年,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被国家民委授予“民族语文软件研发基地”。上述民族语文翻译软件已广泛应用于全国“两会”和党代会翻译工作,以及各地、各有关单位及个人的民族语文翻译实践中,受到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的普遍认可与好评。使用者认为,上述软件具有功能完备、使用便捷、技术含量高、词汇量大、实用性强等特点,可有效降低翻译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译文质量,更好地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科学发展服务。

  在此基础上,翻译局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强民族语文翻译信息化建设力度,于2015年搭建起多语种智能翻译及交互式语音系统专用机房,从各语文室、职能部门中精挑细选,组建了一支技术队伍,专门从事数据收集、更新、测试等工作,大力加强智能技术与翻译工作相结合,集中精力研发社会迫切需求的民族语文智能翻译软件,并成功研发完成七个语种民汉智能双向翻译系统,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短短一年时间,该系统访问量已超过220万人次,期间,来自北京、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多个省区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以及民族地区群众纷纷来电来函,对翻译系统的上线给予充分肯定。2015年10月,应国家安全部要求,翻译局将多语种智能翻译系统安装到国家安全部机房,用来翻译情报文件,经过全面测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安全及舆情监测工作效率,得到了国家安全部的全面认可。之后,翻译局继续完善基础语料采集工作,将智能翻译系统与民族文语音识别系统相结合,相继研发完成维吾尔文语音输入法(PC版、安卓版、苹果版)、维汉智能语音翻译软件(安卓版、苹果版)、语音转写通(PC版、安卓版、苹果版)、民汉对话通(PC版、安卓版、苹果版)、搜狗浏览器维汉互译软件、以及支持维汉对话的智能机器人。

  2015年10月和2016年8月,翻译局连续2次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维吾尔语智能翻译及交互式语音系统发布会,重点展示了维吾尔语智能翻译及交互式语音系统,引起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强烈反响,这些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新疆民族地区,成为援疆干部及驻村干部的得力助手,在双语教学和远程教育等多个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翻译局已完成30款应用型民族文软件的研发,并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上述软件在多个方面填补了我国民族语文翻译软件研发领域的空白,为提高我国民族语文翻译信息化水平,推进民族语文翻译新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作出了贡献,也将为人工智能、中文信息处理等国家战略基础技术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